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接中国地气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如下这些特点:
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是智慧之学。学哲学、用哲学,发挥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革命性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既解决社会观和历史观的问题,又解决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他再次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比如,他提出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又如,他强调要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可以说,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观点,既是贯穿讲话的一条红线,也是认识和理解讲话的一把钥匙。
具有坚定的信仰追求。古人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关系国本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总书记历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从不模棱两可,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不能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不能做历史虚无主义者。他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针对一些人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模糊和错误认识,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他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要在继承以往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为战略构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和党建诸多方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组合拳,速度之快、力量之重令人耳目一新。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对中国梦进行深刻阐述。他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战略目标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误解、误读、疑虑乃至歪曲、攻击,甚至有人将中国梦曲解为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回应国际关切,就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作出清晰阐述。他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绝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是鲜明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提出“过河”的任务,又搭建“过河”的“桥梁”,提供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指导性、操作性很强。这突出表现在“四个全面”上,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一个相互贯通、相辅相成、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基本骨架和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鲜明地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这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升到了新高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个全会的精神实质是对公权力和私权利作出了界定和规范,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下放公权力,也就是下放公权于市场、社会、企业和个人。依法治国就是约束规范公权力,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市场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从严管党治党,统筹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才能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雷霆之势开展反腐斗争,“苍蝇”?“老虎”一起打,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反腐倡廉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两年,极大振奋了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