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华德学院在2025年相继分四批选派教师参加集团BOPPPS、ISW教学技能培训及BOPPPS微格演练引导员工作坊。通过系统培训,参训教师不仅掌握了BOPPPS模型的设计与实施技巧,更提升了课堂互动、教学反思和创新能力。微格教学演练有效强化了教学实操与引导技能,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奠定基础。此次培训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潘鹏羽老师的学习收获。
理论筑基
BOPPPS教案设计与团队协作的创新实践

本次培训以BOPPPS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实操演练-反思改进”的闭环设计,为参训教师构建了完整的教学能力提升体系。BOPPPS的六大环节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的结构化路径,而微格教学演练则以“小规模、精细化”的实操方式,通过“演练-反馈-再演练”的迭代机制,帮助教师快速提升教学技能。
在小组教案设计环节,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意-角色分工明确责任-多轮研讨优化设计”的三阶段工作流程,特别是引入AI工具辅助,最终完成了一份既符合BOPPPS标准又体现学科特色的“学生为中心”教案。
这一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中深度讨论产生的思维碰撞是教学创新的源泉,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则是提升教学设计效率的加速器。特别是在跨学科协作中,不同专业视角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催生突破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角色转换
从学习者到实操者的沉浸式体验


在迷你教学循环演练中,我以“模拟授课教师”身份深度参与,亲历从“理论学习”到“实战应用”的思想转变。演练采用“三明治”反馈模式,引导员始终秉持“建设性中立”原则,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引导我进行教学反思。
特别是在问题设计环节,我们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封闭式提问,转化为开放式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微格演练需要构建“专业引导+主动反思”的双向赋能机制,引导员的催化式提问如同教学反思的“启智钥匙”,而授课者的开放心态则是实现专业成长的“内在引擎”。
知行合一
构建BOPPPS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回首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掌握了BOPPPS和微格教学的技术要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推动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思维。通过“理论输入-模拟演练-即时反馈-优化迭代”的全流程体验,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
未来工作中,将我着力构建“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螺旋上升机制,避免出现“培训时激动、回去后不动”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我的工作角色将从单一的“培训组织者”升级为多维度的“成长陪伴者”,相信通过系统推进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