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华德学院在2025年相继分四批选派教师参加集团BOPPPS、ISW教学技能培训及BOPPPS微格演练引导员工作坊。通过系统培训,参训教师不仅掌握了BOPPPS模型的设计与实施技巧,更提升了课堂互动、教学反思和创新能力。微格教学演练有效强化了教学实操与引导技能,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奠定基础。此次培训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梁辰老师的学习收获。
精进BOPPPS模式
提升有效教学


在前期培训中已经初步对BOPPPS教学模式“What”“Why”“How”的具体内容有相关了解,在本次引导员技能工作坊的培训中,对BOPPPS教学六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入地掌握,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解析了BOPPPS模式的应用技巧,让我深受启发。
在BOPPPS教案设计中,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梳理课程内容,以教学者活动、学习者活动和设计意图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教学的教案设计,这个过程促进了大家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新的创意,各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提出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建议,增强了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小组之间的协作不仅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还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微格演练引导
促进教学反思

通过组织微格教学演练引导的环节,我深刻体会到微格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如何有效引导教学演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引导员,主要职责是组织演练流程、提供专业反馈并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我认识到引导员工作并非简单按照流程照做,而应是“促进者”和“支持者”。在演练过程中,需要精准捕捉教学者授课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建议,帮助教学者们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引导员还需营造平等、开放、尊重、包容的研讨氛围,鼓励教学者们积极反思和分享经验。
在引导过程中我掌握了“三明治反馈法”,即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最后给予鼓励,使反馈更具建设性。此外,引导员应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情况,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可观察的(Measureable)、可达成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ound),课堂互动性以及学生参与度等关键指标,帮助教学者精准发现问题。在口头反馈阶段也让我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小组讨论中,不同视角的观察和建议往往能带来新的启发。
总结提升
助力教学创新改革

此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让我完成了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学培训中的每一次反馈,都在迭代我的教学思维。未来我将不断精进教学,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精进细化BOPPPS的各个环节,助力更多教师通过微格教学演练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开启教学创新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