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
李天舒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副教授
2023-2024年度优秀贡献者
2024年的暑假期间,注定是李天舒老师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时期。那时,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李老师也在这个时候接到了参加全国高校教学比赛的通知。
起初,李老师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她已经有了多年的授课经验,站在讲台上早已不再紧张。可当她开始查阅历届比赛的获奖视频时,心情却逐渐沉重起来。那些优秀的案例,讲课节奏紧凑,逻辑清晰,由浅入深,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她意识到,一节真正优秀的示范课,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距离比赛还有一周,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进入了倒计时。白天,李老师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审核评估材料,晚上,则要一遍遍地修改比赛的教学设计,调整说课稿,甚至细化到每一句话的语气和每一个手势的幅度。那几天,她一忙忙到后半夜,与凌晨三点的月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发的那天晚上,飞机还在滑行准备起飞时,李老师就已经疲惫得睡着了。直到旁边的乘客提醒飞机已经落地,她才意识到,这两个小时的飞行,竟是这些天唯一一次深度睡眠。
比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云集。用餐时,李老师看到其他院校的团队教师轻松地合影留念,甚至还有几位军校的师长,气势十足,谈笑风生。而她,却有些信心不足,连背景台前的合影都不敢上前,更别提在比赛现场留下任何照片了。那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李老师没有时间沮丧。利用空闲时间,她抓紧熟悉场地,调试设备,一遍遍地走位,调整需要打印的材料。直到深夜,她还在逐帧核对说课稿,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比赛当天又是凌晨三点,李老师站在酒店的窗前,拍下了夜空中那轮明亮的月亮。它静静地悬挂在那里,仿佛在提醒她,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
早上,李老师早早来到现场,却发现提交的材料中有一个细小的格式错误,当时已经来不及修改,只能希望评委不会发现。可那位慈祥又严肃的评审专家拿起材料时,他皱了皱眉,低声嘀咕了一句:“没有3就有4,逻辑不通啊。”随后,他用红笔在材料上打上了叉号。
李老师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连开场白都忘了该说什么。就在这时,另一位评委小声说了一句:“这个设计挺清晰。”这句话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李老师内心。她深吸一口气,借着安装倒计时软件的间隙,迅速调整好状态。
三分钟的开场白,她说得异常顺利。随着课程的展开,她逐渐进入了状态,紧张的心情也慢慢放松下来。最终,李老师顺利完成了比赛,瑕不掩瑜,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比赛结束后,李老师站在空荡荡的会场,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那些熬夜修改教案的夜晚,那些在压力下咬牙坚持的时刻,还有那轮凌晨三点的月亮,都成了她教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