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年度贡献者】潘华新:学生才是我最好的作品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5-01-17    浏览次数:



潘华新


艺术与传媒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教师

2023-2024年度杰出贡献者

过去的这学年,潘华新老师的收获颇丰,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国赛一等奖指导教师、黑龙江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金奖指导教师……但他自己最满意成就还是精心指导学生,让他们的作品在各种赛事上屡获殊荣,自由地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

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专业学科赛事,米兰设计周作品展要求作品兼具学术性、艺术性和市场化,评审视角国际化,而当时学生们的创作思路局限于传统设计模式,缺乏国际视野及创新思维,学生们又刚刚接触三维软件创作,可谓是困难重重。“参赛作品从概念设计、建模到最终呈现的全过程,而每一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时间紧、任务重,这些都给我们的备赛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你不干,困难永远在那里。”

为解决学生们的设计构思平淡无奇,引不起共鸣的问题,潘华新老师着手激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他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国际获奖作品集,然后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创意工作坊”,将大家分成小组,通过观看国际优秀作品、讨论社会热点、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寻找设计灵感。从后来获奖的结果来看,这次头脑风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有一名学生的构思吸引了潘老师的兴趣。他想设计一个海洋保护主题IP形象模型,但一直受困没有灵感。潘老师便引导他思考“你的设计要更具有情感性和社会价值。”

“我们俩就开始随心所欲地聊了起来。我一句他一句,从环境保护聊到大洋暖流,从地球的诞生聊到人类的起源,后来甚至聊到了哪种生鱼片好吃。思维慢慢发散,我发现他的眼睛也越来越亮。”经过开放式讨论,最终将选题聚焦到“海洋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上,并创作了一个三维IP形象,名为“章小柔”。它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章鱼的拟人形象,通过一系列互动设计,传递保护海洋环境的理念。这一设计不仅创意新颖,还深深触动了评审们的环保情怀,最终斩获了国赛一等奖。

技术是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细节建模和渲染环节,经常因为对软件操作不熟悉,导致建模崩溃或渲染结果不理想。有个学生设计的场景作品因为光影效果处理不好,画面显得呆板生硬,导致作品整体质量大打折扣,一度情绪低落,甚至有放弃比赛的念头。

“带他攻克这个难关自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潘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渲染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场景的光影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调整。由于每次渲染时间都比较长,潘老师就趁着这个时间段结合作品为他详细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灯光参数和材质反射效果,让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更有质感。经过两天的边调整作品边理实一体,学生的制作水准有了显著的提升。

“当最终渲染出的作品呈现出精致的光影效果时,他突然紧紧抓住了我的手,使劲地摇晃着说‘老师,我整做出来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样子!’虽然声音有些颤抖,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信心找回来了。”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院路288号   邮编: 150025招生电话:0451-88128888

Copyright © 2016 黑ICP备05002782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