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校团委以“实践树德+实践促劳”为核心,以“按需设项+据项组团”为支撑,以“项目下沉+先优”激励为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助农、志愿宣讲、红色精神探寻等12个方面,组建300+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乡村振兴促进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等9类重点方向的实践团队,同时依托“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特色项目,累计超3500人次的在校生奔赴祖国19个省份的60多个地区,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大军。实践期间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显著成效,活动获得广泛关注,被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00余篇,总浏览量突破20万人次,收到各级单位表扬信50余封,收获了预期效果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第一幕
声启凉山,誉动冰城:华德青年彰显时代担当
近日,哈尔滨共青团公众号专题《一周盘点》报道了哈尔滨华德学院“普韵传情 梦启乡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以语言筑基、文化科普、科技助农结合模式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据悉,此次报道为本年度团市委唯一刊登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团已成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同团队名单,为黑龙江省内唯一入选的民办本科高校团队;同时我校也已连续三年获评黑龙江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单位,并累计获得社会实践类市级以上奖项500余项。

第二幕
学院深耕,百花齐放:特色实践绽放育人光彩
三维焕活乡野景,青春融情助振兴
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青禾筑梦”实践团于深入哈尔滨巴彦港镇沿江村以“环境焕新、精神铸魂、未来育才”三维深耕乡土:化身“乡村美容师”穿梭街巷,拭板扫街让村容焕发新颜;挖掘红色记忆,用生动宣讲让革命精神在乡间“声”入人心;同时,俯身耐心辅导孩童课业,点燃求知火种。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真情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书写了服务乡野、担当奉献的青春答卷。

七省传薪燃星火,青春燃梦续荣光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雷锋精神践行团”跨越7省1区20地,开展为期20天的 “两弹一星” 精神主题宣讲。实践团萃取冰雪奋斗、科创自强等地域特色基因,以 “云课溯史 + 实践筑魂” 双线模式,面向学校师生、社区党员、随迁子女、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主题宣讲,服务覆盖2000余人次,让“两弹一星”精神走进大街小巷。他们秉承“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将核工业往事化作家常叙事,借情景剧、互动游戏等形式,让“两弹一星” 精神火种跨域传递,让“热爱祖国、自力更生”的信念在七省大地上绽放青春光芒。

红途继承英雄志,初心情暖百姓家
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赴哈尔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暑期实践。实践团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沉浸学习抗联历史,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幼儿园,通过故事会、英雄拼图、歌曲传唱等趣味互动,播撒爱国种子。深入社区既热心服务群众,又以情景讲述、图文展览生动再现抗联事迹,让红色记忆扎根基层。从纪念馆到幼儿园再到社区,他们在追寻中淬炼信仰,于服务中播撒光明,用青春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艺心绘彩助振兴,青春赋能焕乡颜
艺术与传媒学院“艺心”志愿服务队赴绥化市青冈县昌盛镇,开展为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深入田间村落,实地调研历史文化与农耕传统,捕捉创作灵感,围绕“乡村生活”“农耕文化” 主题,融合现代审美与乡土元素,在酷暑中完成墙绘,为乡村注入艺术活力。他们以专业技能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用艺术之笔点亮乡村,书写了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彰显了青年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担当作为。

青春志愿燃微光,服务基层绘华章
经济管理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以青春热忱深耕基层服务。在康复中心教儿童教折千纸鹤、共绘斑斓画,用陪伴点亮童真;于社区书苑整理图书、宣传交规,播撒书香文明;在体育赛场引导观众、补给物资,保障赛事顺畅;深入社区广场,讲述皮影故事,与居民共话传统。从助残到文化,从保障到关怀,他们以多元行动汇聚温暖星火,生动诠释青春担当,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哈尔滨华德学院将持续引领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助力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